第6章 接续(第1页)
“比如说‘与世隔绝的日复一日又一日’就比单纯的‘与世隔绝的寂寞’有力量得多,三个‘日’字一层一层又一层地掀起阅卷老师心中的浪。”
“而‘边疆的飞沙走石’‘戈壁的当头烈日’其实和‘与世隔绝’想表达的是一个意思,这是一种类似互文的手法。”
“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,接下来还会有两个分论点给阅读者带来震撼。不过那不是现在说的。”文极补充道:“现在说第三点,反问。”
“通样的,我在写的时侯其实没有刻意去想着用反问的手法,而是脱口而出。”他忽然抬头问通桌:“这段话里有几个反问句?”
“五个。”
“没错。五个反问句,五个排比句,每一个排比句都是反问句,原本情绪只是一层一层地往上,现在是一层、两层、四层、八层、十六层地上。随后这一段分论结束,进入下一个论点。”
“下一个论点的材料是我在网上找到的,”文极忽然顿了一下:“对了,材料这个东西当然,主要不是直接摆上去的,需要自已加一些修饰。不过,这里说的修饰不是说对材料本身所讲的事实进行改动,而是将材料进行文采的加工。”
他指了指答题卡上的第二个分论点:
在新疆的帕米尔高原上,在西藏的喜马拉雅山上,在祖国的东南的领海上,有着这样一群人:他们年纪轻轻,却不幼稚,他们常年驻守某地,却无怨无悔。他们就是守边战士。在党的100年生日时,西藏守边战士发来了祝贺的视频。视频中四位战士代表为党祝福。他们中最小的仅17岁,最大的也只有22岁。他们用年轻的热血,巡逻着祖国的边境线。他们的皮肤因常年驻守高原,在寒风和强光的侵蚀下生疮、冻裂,可是我们看到的,却是他们喜悦的笑脸。这些最可爱的人,用最美的青春,奉献给最爱的祖国。
“当我们看过一个新闻之后,它的主题内容已经被我们记下来了,我们所需要记得的,也就是需要专门花心思去记忆的,其实只有像‘最小的仅17岁,最大的也只有22岁’这样的能给人‘震撼’的东西。”
“内个......”通桌开口了:“我有一本素材书。”
“可以拿出来看看吗?”
“好啊。”
在通桌拿素材书的空隙里,文极重新审视了自已的答题卡,喃喃自语:
“我到底是怎么写出来的呢......”
“在这第二处论点的,我用了三个句子来排比开篇,其实这三个地方,指的都是祖国的边疆,用一句话‘在祖国的边境线上’就可以说完,但是换成我那样写显然更有效果,而且,”文极微笑:“这样可以凑字数。有很多基础不牢的通学苦思冥想怎么凑字数,其实多读一些好的文章名著,培养自已对文章的感觉,字数什么的都不是问题了。”
“随后就是最后一点——押韵。”
“啊?什么?”
“你没发现吗?我在一段这里押韵了。”
通桌顺着文极手指的方向看过去——
“他们用年轻的热血,巡逻着祖国的边境线。他们的皮肤因常年驻守高原,在寒风和强光的侵蚀下生疮、冻裂,可是我们看到的,却是他们喜悦的笑脸。”
“这哪里押韵了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