足迹
一粒微尘在南北朝搅动乱世
登录
关灯
护眼
字体:

第7章 朝堂纷纭(第1页)

柔玄抚冥二镇反叛的消息五天就被朝堂得知,皇帝元申召集众大臣商议。

丞相元恺上前陈奏,“启禀陛下,北方诸镇都未曾得朝廷关注,昔日先帝之仁政也未能于诸镇实施。夫镇者,以其军事之权,令其守疆土,击柔然,凭战功封赏。然先帝与陛下圣明,使四海清明无战事,是故镇之用途削弱,而朝廷不管不顾,况守将官员无俸禄可拿,无战事,亦无军费,自守将以下皆贪腐成风,今见陛下封赏蠕蠕,心中不平,焉能不反?”

“爱卿所言,如醍醐灌顶,朕深恶痛绝,但眼下可有良策御敌?”

“民之所以反者,在于北方诸镇官煽动,而镇官之所以反者,在于无进取之路。今陛下修旨一封,令臣前往北境,改怀朔武川等镇为朔州,置郡县,以安定北方之心。此昔日幽州刺史李崇之言也,彼时尚有可缓之地,今日虽事态紧急,但亦可有效。”

“丞相此言差矣!古人云,王贼不两立,北方诸镇叛乱,臣以为应当以雷霆之势击之,斩杀叛党头目,安定民心,方可进一步让事。”骠骑将军说道。

“小小镇乱,癣疥之疾耳,陛下何故劳神苦思,我大宋兵强马壮,陛下您又英明神武,臣料定,只需用夏州之众,便可破敌。”近侍王善说道。

“爱卿有何人选?”

“回陛下,刺史王匡,自幼熟读兵书,于夏州带兵剿匪多年,无一败绩,世人皆以白起韩信称之,臣推举此人,定能扫平贼寇,马到成功!”

“陛下,王匡不知深浅,恐纸上谈兵之人,臣随先帝领兵征南多年,若陛下予臣三万精兵,定能一月扫平北境,传首帝都。”骠骑将军急忙说道。

“杀鸡焉用牛刀,更何况老将军乃社稷重臣,不可轻出。嗯……朕意已决,令夏州刺史王匡前去平叛,朕许他便宜行事,丞相乃国家重臣,不可轻临险地,朕另派一人,待平乱结束,执此圣旨,安定北境。”

骠骑将军还想说什么,却被丞相拉住,对他摇了摇头,感慨万千。

他俩通为辅佐大臣,当时皇帝元申尚且只有十四岁,先帝命一干臣子辅佐。但,随着元申长大,与辅佐大臣之间的矛盾越来越重,想要获取更多的权力。但奈何势单力孤,于是乎就开始培养近臣用来抗衡朝堂上的老臣。王善王匡通属一个家族,小皇帝元申扶植王家以及其它的新兴豪族,用来制衡功高老臣。近些年来,一些有功劳但没有什么危险的小事都被派给皇帝亲信及其家族处理,慢慢地,皇帝的势力也在朝堂之上活跃了起来。

皇帝虽然深谙制衡之术,但聪明一世糊涂一时,智者千虑必有一失。大抵还是这些年对于北方边境太过忽视导致的,与柔然抗击的北方诸镇士兵的战斗力能是土鸡瓦犬吗?就算连年发不起军费,士兵的兵器盔甲都陈旧不堪,但也不是身居内陆的夏州兵轻易对付的了的。更何况,王匡此人,志大才疏,骄傲自记,觉得北方,蛮夷也,只带了一万精兵就去北方平乱了。焉有不败之理?

很快,王匡战败的消息传到洛阳,小皇帝还在殿内处理奏折。听到战报,直接将手中的奏折摔了出去,“王匡此人,当斩,老将军尚要三万精兵,可他呢!带了一万就敢去碰,他以为是剿匪呢!传令众臣商议!”

百官齐至。

“诸位爱卿,王匡战败,现如今北境诸镇皆乱,唯有怀朔拼死抵抗。诸位认为应该如何平乱。”

“臣以为,如今之势已如覆水难收,为今之计,应该派遣一能将,领精兵前去解救怀朔之围。臣以为,非骠骑将军不可。”丞相上前陈述。

“贺老将军,已经七十有余,朕L恤他年迈,还是让老将军安享晚年吧,可还有能战之人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