足迹
大明:不装了,我祖父是朱元璋
登录
关灯
护眼
字体:

第437章 夷夏分明,汉族人岂肯低头(终)(第2页)

毕竟,他们这些文人总是喜欢用道德来衡量自我,现在就看谁能压得住谁了。

"够了,黄夫子这话,岂不是连朕也骂进去了。"

坐在龙椅上的老皇帝开了口,"那文豫章一家,不正是朕下令诛杀的吗?难道朕也犯了大罪?”

“黄夫子,你是在教朕杀人吗?"

朱元璋的眼神冷冽如冰,直勾勾地盯着黄子澄,话语落地,整个大殿瞬间陷入了一片死寂!

奉天殿内,伴随着朱元璋的一句掷地有声的话语,气氛凝重得仿佛能听到心跳。

黄子澄喉咙滚动,畏畏缩缩地道:“臣绝无此意!"

"国有国法,家有家规,此话的确,"

朱元璋沉声说,"你说过的,善防恶称之为礼,禁止错误建立规矩即为法,班固也说,法令是用来抑制强暴,扶助弱小的,应让人难犯而易避。”

“现在我问你,朱怀的举措,是否正在抑制强暴扶助弱小?是否在给国家立下国法?又是否在建立善行,防止邪恶?”

"文伯祺所犯罪孽深重,不除不足以彰显正义,朱怀又有何错呢?难道,你黄子澄的判断是非已经达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了么"

若想让这些饱学之士信服,必须要摆事实,讲道理。

朱元璋虽出身低微,但这几年,他每天都勤读诗书,一刻也不放松。

一个一字不识、学识浅薄的皇帝,注定难以持久。

大臣们可以不学无术,但朱元璋不行。

他要治理国家,就需要做出常人无法想象的努力。

幼时的他没机会学习,甚至连简单的字都认不了几个。

然而自从登基之后,他便每日勤奋学习,其刻苦程度绝不亚于寒窗苦读的学子。

黄子澄低着头思索了一会儿,然后毅然抬起头,顶着头皮道:"臣请斗胆问皇上,为何提前处死文豫章而不经由三法司审查?这样一来,文伯祺的罪状如何能够得到彰显?何人为他做见证"

"胡闹!"

“简直岂有此理!"

"黄子澄,你无视皇帝威严!"

一时间,许多官员站出来,一齐指责黄子澄。

无论你有多少不满,多少疑虑,都不该直接质疑朝廷皇帝!

忠于国家,尊崇皇权。

黄子澄,你的书难道都是喂狗了?

平时的傲慢也就算了,现在你居然敢不把皇帝放在眼里?